| 
 | 
 
 
1 
 
我的车开得越来越少了,自从八月初自驾游回来后,就基本停在车库吃灰。 
 
有那么几次把它开出去,也不是真要用车,实在是怕它停久了会坏,比如电瓶亏电什么的,打不着火了,于是就隔段时间开出去遛几圈。 
 
为啥有车却不开?真不是没苦硬吃,而是平时压根儿就用不上。 
 
第一,上下班。如果我和爱人还在以前那个二十公里外的农村学校教书,那开车上下班再好不过。 
 
可现在我们都在县城工作了,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四公里,得穿过拥堵的闹市区,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,开车简直是受罪,骑个小电驴自由穿梭,轻松自在。 
 
我爱人呢,更用不着开车,她在家里小区隔壁的学校教书,平时走路就行,不愿走就骑小电驴,用不了一分钟便到了。 
 
第二,接送孩子。因为我上班与儿子上学同路,所以每天都是我接送。以前我经常开车接送,每天堵得心慌、路怒。 
 
想要在路边吃个早餐更是费劲,路边几乎没有停车位,只能往马路旁边的巷子里塞,还得防着被拍违停和交警贴罚单。这样七搞八搞,害得儿子上学经常迟到。 
 
后来,我索性放弃开车,改为骑电瓶车接送,没想到顺畅多了,汽车堵在路上时,我可以见缝插针,“嗖”的一下从旁边溜过去,汽车连我的背影都看不到,哈哈。 
 
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三周了,我一次车都没开过,每天骑电瓶车带儿子去吃他爱吃的灌汤包、韭菜盒子、炒粉丝、瓦罐肉饼汤,每天都提前到校,从容得很。 
 
第三,买菜。肉、蛋、蔬菜等常用的食材,在家旁边的超市和便利店买就行,走路和骑电瓶车去都很方便。 
 
只有牛排、羊肉等不常用的食材,才去县城中心的大型菜市场买,而那附近根本没有停车场,硬要开车的话那只能停到很远的地方,再走路去菜市场,徒增麻烦。我骑个电瓶车,菜场门口一停,来去自如。 
 
于我个人和我的家庭而言,以上这些最常用的场景,开车却极为不便,电瓶车反而成了短途交通的神器。 
 
2 
 
那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车呢? 
 
一个是应急的事,比如看病,一般要稍微严重点的病才会开车去医院,而且医院也不远,县人民医院离我家也就一公里多点路程。不过这种情况极少,一年到头也没几次。 
 
平时感冒、发烧之类的小病小痛,在小区外面的诊所就可以解决,用不着开车。 
 
还有一个是周末、假期休闲游玩,也可能用到车。比如去郊外野炊,或者去周边自驾游,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很少的,一年真没几回。 
 
绝大多数时间,我们都是在县城内休闲活动。我家旁边有两个大公园,一个是森林公园,有山有水,围绕着山有儿童游乐场、步道、自行车道、大草坪; 
 
另一个公园里有室内体育馆,可供游泳、打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,还有室外的篮球场、足球场、羽毛球场、排球场,基本可以满足休闲锻炼的需求。 
 
这些场所就在家门口,无需开车,愿意步行就步行,不愿步行的话,骑电瓶车是最合适的,走走停停很方便,走到哪玩到哪。 
 
久而久之,就会发现,减少开车不仅节省养车费,还有益于身体健康。 
 
我以前开车多的时候,经常会腰疼,还有脚踝疼,严重时走路都感觉很累。自从开车的频率大大降低后,这些毛病慢慢自动消失了。 
 
当然,我并不是排斥买车和开车,我本身也是爱车之人,也喜欢开车。 
 
但是,就像我前面讲到的那么多客观的原因,导致我的车使用率越来越低。 
 
事实上,像我这样的小县城居民可不少,大家工作生活半径都十分有限,车并不是日常的必需品。 
 
但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,它又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正如大家常说的:“车可以不用,但不能没有。” 
 
3 
 
这一点,在另一类人——住厂打工人身上,也体现得很明显。 
 
他们进厂打工,同时吃住在厂里,宿舍和厂房离得很近,步行就可以解决通勤。但是很多打工人都是买了车的,这样一来,车的代步使用率就非常低。 
 
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开车出去游玩。 
 
厂里说是说标准工作时间为八小时,然而实际中,仅工作八小时是没有多少收入的,只能拿到底薪。因此,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到10至12个小时,从早上六七点钟开始,干到晚上六七点钟。 
 
还有些厂是24小时开工的,采取12小时工作制两班倒,白班从早八点干到晚八点,夜班从晚八点干到次日早八点。 
 
打工人的工作强度和辛苦程度,我是能感同身受的。读大学的暑假期间,我曾经在我妈打工的瓷器厂干过贴花计件工。 
 
那时候的工作条件比现在更艰苦,每天清晨六点来钟早早地起床,去食堂吃过简单的早餐,通常都是稀饭,炒一两个难以下咽的菜。随后迅速来到厂房坐到工位上,一刻不停地往各种瓷器上面贴花。 
 
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,才跑到食堂吃午饭,同样没啥好吃的菜,但干活累了,啥样的饭菜都吃得下。 
 
吃完饭稍微午休一会儿,立马到工位上撸起袖子接着干,因为是计件算工资,多干多得,大家都拼命地干,我也跟着拼命地干,都不好意思停下休息。 
 
干到晚上下班,已经筋疲力尽了,匆匆吃过晚饭,冲个澡,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陋的寝室,上床呼呼大睡。 
 
再说回现在的打工人,如今的住宿条件和伙食比以前好很多了,工作强度却没有变,甚至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工作强度比以前更甚。 
 
尽管每周可以休息一天,但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之后,谁还有力气四处蹦跶呢? 
 
车就这样停在厂里闲置着,一停就是几个月半年的,一直到春节放假,才加满一箱油,把车开回老家。过完春节,又加满一箱油,把车开回厂里。他们因此被调侃为“一年两箱油”大军。 
 
其实,他们也挺无奈的。买了车吧,一年也开不了几回。不买车吧,过年回老家都没脸面见乡亲。如果是还没成家的小年轻,没车可能在相亲或谈婚论嫁时陷入被动。 
 
所以,还是那句话:车可以不用,但不能没有。 
 
哪怕一年中,就开着车风风光光回家乡一次,走亲戚时让自己和父母脸上有光,家人生病时能第一时间送其到医院就诊,那么,这车就买得值了。 
 
但是有一点必须清醒,买车一定要量力而行,别掏空家底去买车,更别透支未来,贷款去买与自己能力和身份不相符的车。 
 
车是我们过好生活的底气,不要让它成为负担。 
 
全文完,感谢阅读。 @英落无声 
 |   
 
 
 
 |